【传统戏剧】上党二簧(吕梁市)
2020-07-31 09:00
【简介】
上党二簧,也叫上党皮黄,当地人称之为上党土二簧,过去,它是由上党梆子班社与昆曲、梆子、罗罗、卷戏等声腔同台演唱,现已成为独立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山西晋东南地区。
上党二簧唱腔分西皮、二簧两大种类,还包括反一簧在内,总称皮簧,属板腔体。西皮有原板、二板(分慢、中、快)、散板、摇板;二簧有正二簧、反二簧、原板、二板。西皮声腔具有圆润、委婉、清脆之艺术特色,易于抒发感情,多被生、旦两行采用;二簧腔板式较少,变化也不多,此外还有一种“平板二簧”,已失传。用西皮演唱的剧目最多,有《佘塘关》、《苦肉记》、《清河桥》等,用正二簧演唱的有《二进宫》,反二簧演唱的有《白帝城》、《一捧雪》,正反二簧同唱的有《五丈原》,西皮、反二簧同唱的有《虹霓关》、《白鼠洞》等。
二簧戏唱腔丰富多彩,注重唱、做两功,其中做功戏文雅朴实、细腻逼真,唱腔圆润委婉、变化多端,在过去常和昆曲作伴演出。乐器伴奏分文武场,文场主奏乐器是京胡,配奏乐器是京二胡;武场打击乐较为特殊,伴奏乐器有鼓、板、中音锣、钢叉、高调小锣。现如今由于戏剧市场不景气,缺乏稳定收入,致使能够演唱上党二簧的艺人无心收徒传艺,二簧唱腔后继无人、濒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