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眉户(陕西省西安市 国家级)
2020-07-31 08:59
【名称】:眉户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保护单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项目简介】:
晋南眉户原称“迷胡” ,因其曲调婉转缠绵,使人听之入迷而得名,是一个由地摊说唱过渡到舞台演出的民间小剧种,又称“曲子”、“清曲”等,主要流传于山西南部临汾、运城及其周边县乡。据考,清乾隆、嘉庆年间,晋南地区的一些肓艺人和贫民将[银纽丝]、[两头忙]、[醉太平]等十二首汉族民歌以三弦伴奏、四页瓦击节,走街串巷,打地摊演唱,为人婚丧、喜事助兴,用以谋生,成为晋南眉户的原始表演形态,到道光、光绪年间,这些晋南民歌、说唱艺术与成熟戏剧形态经过长期的融合与演变,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方小剧种,人们称之为“迷糊”,后更名“眉户”,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晋南眉户属于联曲体音乐,传统唱腔曲牌有72大调,36小调,音乐表现丰富,流传地域较广。表演程式吸收了蒲州梆子的水袖、帽翅、靴子、翎子、椅子、帕子等特技,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善于反映群众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戏剧结构简单,一般为单线发展,叙述一人一事,从中挖掘人们熟悉的生活常理,传统剧目有《烙碗记》、《如意店》、《打经堂》、《三进士》、《卖水》、《四差捎书》、《张连卖布》等。
建国后,晋南眉户得到迅速发展,形成南北两大流派。南路以临猗为中心,1952年临猗县成立了眉户剧团;北路以临汾为中心,形成了临汾地区眉户剧团。两路剧团在音乐改革和剧目排练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眉户表演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