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介绍了粉条的制作工艺和食用方法,这是有关粉条制作的最早文字记载。书中记载,粉英(淀粉)的作法是“浸米”、“淘其醋氮”、“熟研”、“袋滤”、“杖搅”、“停置”、“清澄”。由此可见,我国用淀粉制作粉条的历史已达1400多年的历史。长久以来,北方用于制作淀粉的原材料有地瓜、绿豆、玉米、土豆等物。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乳山境内开始栽种地瓜。制作乳山粉条的原材料是地瓜淀粉。粉条是用漏瓢漏出来的,漏粉条又叫漏粉。粉条的规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圆而细的粉条,一种是宽而扁的粉条。乳山粉条的主要特点有色泽自然、柔润爽滑、清香宜胃、环保卫生、无任何添加剂、筋道耐煮、粉味十足,适宜炒食、凉拌、炖汤。

在上世纪40年代前,因粉条量少,价格曾与猪肉、虾米平价。到人民公社时期,粉条作坊曾达到村村普及状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代,各村粉条作坊也随着生产资料分产到户而纷纷倒闭。21世纪,乳山的粉条作坊在夏村镇、乳山寨镇及城乡部分角落零星分布。其中乳山寨镇赤家口村生产的粉条以质量优秀、传承历史悠久而闻名。赤家口位于乳山寨镇西北端,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宋姓由育黎村迁入赤家口。自地瓜在境内栽种之后,因赤家口村周围地区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种植地瓜,且地瓜产量大,淀粉口感好。宋家祖先建起漏粉条作坊,后代代相传,宋家粉条历经260多年,一直传承至今。


上一篇:【传统戏剧】上党落子(长治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眉户(陕西省西安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