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上党落子(长治市)
2020-07-31 08:57
【简介】
上党落子,原名“黎城落子”,民间也称“黎城闹”或“闹戏”,属于河北武安落子的一个支流,是流行在晋东南地区的戏曲剧种。上党落子约在清朝道光年间由河北武安流入黎城,后与当地语言、民歌相融合,逐步发展为具有上党乡土风貌的剧种。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班社分别受到上党梆子和蒲州梆子的影响,因而在清光绪年间,上党落子又形成南路、西路两个艺术流派,后两者在艺术上又相互进行借鉴和吸收,逐渐统一了风格。
上党落子的音乐唱腔是宫调式的,以板腔体的唱腔为主。主要版式有“流水”、“清流水”、“散板刀”,其中“流水”用量最大。曲牌分丝弦曲牌和唢呐曲牌两种。丝弦曲牌有[小八板]、[备马牌]、[春天乐]、[万年花]、[天下乐]、[小桃红]等约三十余种。唢呐曲牌有[大开门]、[辕门鼓]、[一支花]、[到春来]、[普天乐]、[水龙吟]、[将军令]、[万花灯]、[朝天子]、[遍江南]等共四十多种。这些曲牌大都是从上党梆子和“八音会”等民间音乐中吸收的,也有少部分是吸收其他兄弟剧种的。武场乐器有手板、老鼓、小锣、大锣、铙钹、梆子、小镲、唢呐等,文场乐器有胡胡、老胡胡、大笛、笛子、笙等。传统剧目有《杀惜》、《访昆山》、《蝴蝶杯》、《断桥》、《哭坟》等。
上党落子属板腔体,且板式丰富,其声腔、念白以及脸谱、服饰、身段表演等有独特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