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晋东南说唱道情(长治市)
2020-07-30 11:35
【项目简介】
道情艺术的历史比较悠久,流传区域也比较广阔。它属道教声腔艺术,源于唐朝道教经韵。最初的道情称道歌,是传道者宣传教义及募捐化缘的工具,称为“道腔”,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些民间艺人为了维持生活,在庙会中为人说唱的一种艺术形式,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晋东南说唱道情分布于屯留、阳城等地,由于过去是以地摊说唱的形式演唱,故称其为“晋东南说唱道情”。
屯留道情又名“莲花落”,俗名“打莲花板”,起源于屯留县的上莲,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屯留道情在明朝末年初具雏形,以后逐渐兴盛,到清初满汉文化交融时期最后定型,曾流行于长治、长子、潞城、壶关等地,抗日战争开始后,走向衰落。
屯留道情唱腔属板腔体,规整有序,富于音韵变化,善于抒情叙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演唱方式简易独特,演唱者一身多角,表演灵活自如,惟妙惟肖;乐器与道具兼而使用,有简板一副,官钗一扇,筷子一枝,无弦乐伴奏,这在全国唱曲范畴中亦属罕见;唱本体例顺畅自然,段落结构层次分明,容易识记;曲目主要有《珍珠倒卷帘》、《林英送茶》、《黑闺女嫁了黑女婿》、《五朵金花》等,故事情节生动,跌宕起伏,以宣扬抑恶扬善、和谐相处、诚实守信、勤劳勇敢、尊老爱幼等传统道德精神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