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长治堆锦原名“堆花(儿)”,是以丝绸为主要面料,经十余道制作工艺堆积而成的一种工艺画及其制作工艺的统称,流行于山西省长治市及其周边地区。关于长治堆锦的起源,由于没有明确记载,无法确定其具体年代。但从明代中后期长治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人物,特别是发达的丝绸业来看,具有形成堆锦工艺的各种有利条件。现在存世的堆锦实物中有明确纪年的是:清咸丰五年(1855)凤山居士制作的一个堆锦摆件和清同治八年(1869)芝蘭堂牛墡制作的一套大型通景六条屏。

长治堆锦以丝绸为主要面料,经十余道工序堆制而成,具有浮雕感觉和华美丝绸效果,常被制作成中堂、条屏、座屏等形式,用于厅堂装饰和礼品馈赠,表现内容多以具有吉祥寓意的人物和花卉为主。对长治堆锦保护,不应停留在用其部分制作手段就可以生产出堆锦产品的简单继承阶段,只有将其在形成与发展中遗留下的十分宝贵的实物、图片、文字、画稿、工具及其艺人和制作工艺的演变情况加以收集、整理、研究,为后人留下一个尽可能完事的堆锦历史,并使其发展成文化产业,才是对长治堆锦的最有效保护。


上一篇:【传统美术】绛县布扎(运城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民俗服饰制作技艺(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