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淄川洪山镇东省村吟腔戏是流传于明未清初年间的一个民间地方戏剧种,因为该戏有上句下句,各有不同的音调,上下句子分明,讲究合辙押韵,演唱起来似吟诗而得名。相传在明末清初,有一吟腔戏子名叫单兆玉,是章丘一带笛梆子戏班的主要演员,因年迈不能再上台演出,就在周村附近乞讨维持生活。后来淄川洪山东省村有位姓董的人(传说叫董言)将单兆玉请来村中教戏。董言家中富有,而且对单兆玉非常热情,并言明自愿学戏者每晚都管饭或发给点心一斤。从此东省村内出现了学戏热。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单兆玉只能演唱不能伴奏,所以就由笛梆子改为吟腔,也叫锣鼓定腔,意思就是用锣鼓来演奏。据说共分为13个韵头,上下句子分明,讲究合辙押韵。主要剧目有20个,比较著名的有《狐狸精闹书房》、《北平府》、《粉黄江》等。到目前为止已有四代演员,演员有王光浦、张相英、王光同等。剧种的主要角色有青衣、花旦、武旦等,使用的乐器主要有皮鼓、大锣、小锣、大钵、小钵等。

上一篇:【民间文学】后羿射日神话(长治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崔生遇虎故事(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