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好来宝(内蒙古)传承人:乌云桑
2020-07-21 13:04
【传承人简介】
生在具有浓郁传统民族文化气息的牧区,在这特殊的、原生态的文化环境中,逐渐表现出了天赋,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模仿赞布拉照木朝等民间好来宝艺人表演好来宝,英雄史诗江格尔等民间传统说唱。1977-1980年在内蒙古艺术学校声乐专业,进行了系统理论与表演学习。毕业后分配至内蒙古民族剧团,专业从事格局话剧表演,并在下乡演出过程中从事好来宝等民族传统说唱。1987年自治区成立了内蒙古民族曲艺队,是最初首批五名演员之一,特别是1987年拜师道尔吉仁钦老师后开始系统的学习了蒙古民族的传统说唱。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山水调、上朝调、请安调等三十多种好来宝曲调,并加以创新、创作演出了《搏克赞》、《那达慕赞》、《骏马赞》等十几种好来宝新曲调。在民族曲艺艺术好来宝的传承和表演上积淀了身后的艺术素养,在传承和发展好来宝艺术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先后创作了包括蒙古族4个传统曲艺种的60多部曲目,其中25部曲被评为国家级、自治区级(二等以上)奖项。其中有“文华奖”一项(1997年主唱的群口好来宝《团结奋进的内蒙古》),中国曲艺“牡丹奖”三项(1994年主唱的群口好来宝《团结奋进的内蒙古》和作曲并表演的好来宝《搏克赞》,2000年作词并主唱的群口好来宝《腾飞吧,马背民族》)。自治区“萨日纳奖”二项(1994年作品《父子俩》2001年作品《如此收费》)。蒙古国“国际艺术节一等奖”一项(1997年创作并表演的《荧屏之友》)。全国少数民族曲艺比赛,曲艺节,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中多次获过创作和表演一等奖、最佳演员奖和优秀演员奖。其中两部作品被编入《中国曲艺志:内蒙古卷》(母乳颂和搏克赞),一部好来宝被编入中学生课本教材(蒙古民族民间音乐,《腾飞吧,马背民族》)中。2001年被授予“自治区《德艺双馨》”称号。2008年10月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好来宝)代表性传承人。在好来宝艺术的创作、表演、传承和发展方面在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1997年被录入《中国曲艺艺术界名人大辞典》,1999年辈录入《中国专家人名词典》,2000年被录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节名人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