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棒槌花边技艺(淄博市)
2020-07-20 16:51
【项目简介】
临淄的刺绣工艺由来已久。据1920年的《临淄县志》记载:远在周代之初,已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的记述。并谓:周族灭商后,封姜太公于齐地,建齐国,治临淄。太公非常重视临淄的编织业。因此,春秋、战国时期,齐都临淄刺绣业已驰名域内,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秦灭齐,统一六国后,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更大发展。临淄在汉代初期,仍是我国东方著名的大都市之一,西汉政府曾在此设三服官,为皇帝做春、夏、冬三季的服装,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源头。梭子长条小花边,就是在这个环境下诞生的。汉王充在《论衡》中说:“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纯女无不能,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当时的花边技艺是以母教女,嫂传妹的途径传播的。此时花边,主要用于宫内服饰,后来才传向社会,被广泛用于美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上一时的风尚。
临淄花边从编织到成型,分为编织、刺绣和整形处理三大部分,包括设计、放缩样、复制、刺版等几十道工序,大体工序为:一,设计;二,放缩样;三,复制、拷贝;四,卡线计工;五,存档;六,刺版;七,选原料;八,印花、裁布;九,花边编织;十,绣花;十一,镶边;十二,漂洗;十三,烫货;十四,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