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火不思,又称虎拨思、好必斯等,属蒙古族弹拨乐器,主要流行于内蒙古、河北和甘肃等地。火不思之名及其形制,始见于元代史籍。火不思演奏在元代常用于宫廷盛大宴会或王室内盛会。

新型火不思分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外形设计完全符合蒙古民族的传统习惯,琴头的顶端状如一只箭筒,上雕一张搭箭的满弓。共鸣箱呈扁葫芦形,上面不蒙皮膜,而是采用质松纹细的桐木板以增加乐器的音量。新型火不思在借鉴其他拨弦类乐器技法的基础上,在琴箱中增加音梁,在琴颈的指板上粘嵌20多个骨质的琴品,使发音更集中,音响更浑厚,总音域达四个八度。火不思韵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奏乐曲有《阿斯尔》、《森吉德玛》、《小黄马》等。

火不思以师徒传承为主。它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音乐的独特性上,而且表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有良好传承的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蒙古族火不思传承基地” 。


上一篇:【传统音乐】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锡林郭勒盟)

下一篇:【民俗】俄罗斯民族 “巴斯克节”(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