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传承人简介】

黄友沛(1946——),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板浦香肠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黄友沛,男,1946年出生,兄弟排行为四。三个哥哥都在外地工作。黄友沛幼年时因聪慧好学,得其父黄庚运喜爱,把祖传香肠工艺及配方传授给他。1964年18 岁时,经人介绍到市食品公司专做香肠、火腿。文革期间下放回家,灌制香肠。因他做的香肠口味独特,形成一批固定客户。1980 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他放开手脚,雇了几十个工人办起了东达肉制品厂,产品供不应求。2000年他将祖传香肠注册“板浦”商标。2002年,投资100万元购置地14亩,建起厂房车间,添置设备,2004 年将食品厂迁到新址,以“黄四麻”香肠作为主打产品。板浦香肠创始人为黄开基(1808-1873)兄弟三人,于清道光13年(公元1833年)由苏州石门来板浦古镇。在邵巷挂牌制作香肠、香肚、腊肉等。第二代传人黄秀章(1858-1932),在产品上以香肠为主。为使香肠发扬光大,北到天津塘沽,南到浙江宁波,由两淮盐务管理局经理缪秋杰为其宣传推广。第三代传人黄庚运(1905-1965)。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板浦,黄氏祖业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夷为平地。黄庚运为使香肠制作传承下去,便在其岳父丁德盛家(板浦镇清河巷5号)重新建起作坊,继续生产。虽经战乱,惨淡经营,但永不放弃。第四代传人 黄友沛,生于1946年,现任东达食品厂厂长,板浦镇工商联副会长。第五代传人 黄长余,1973年出生。现任东达食品厂办公室主任。

黄二余,1977年出生,现任该厂业务经理;第四代传人黄友沛为使产品更臻完美,在先人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其制作的香肠口味更佳。“黄四麻”香肠不胫而走,又因喜与文人雅士交往,酷爱诗词书画,在板浦有“儒商”之戏称。著名电影演员程之在板浦品尝了“黄四麻”香肠后,即兴而题“一餐香肠宴,尝尽天下鲜。味美甲环宇,疑是作神仙”。因板浦香肠为家庭祖传工艺,其配方、工艺流程较为复杂。现掌握全部工艺的只有黄友沛本人,其子黄长余、黄二余为第五代传人,尚年轻,经验不足。目前的东达食品厂为私营企业,能否长期发展,还不能盲目乐观。板浦香肠的制作技艺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料精良,选用健康猪小肠制作肠衣,后腿肉作填料,豆抽酱油作佐料。二是配方。填料后腿肉肥瘦按一定比例,并以色香味俱佳为前提作佐料配比,精盐、白糖、酱油、五香粉、中草药、葱姜等按一定比例。三是工艺。有制肠衣、切肉、绞汁,配料、磨粉、搅拌、灌制、晾挂、翻转、包装存放等十几道工序。佐料按一定时间先后依次加入,程序复杂。四是品相与一般香肠肉色暗淡不同,板浦香肠色泽鲜亮,呈枣皮红色,且有纵向皱褶;五是品质,板浦香肠入口微甜浓香,时嚼。越嚼越香、回味持久的特征。同时生产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皆可制作,存放时间较长。

上一篇:【传统技艺】柳编技艺(连云港市)传承人:孙兵​

下一篇:【传统技艺】插酥小脆饼制作技艺(连云港市)传承人:陆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