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项目名称】连云港贝雕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项目地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项目级别】省级
【项目保护单位】

【项目批准时间】2016年1月14日《连云港贝雕》被列入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项目传承人批准时间】2020年9月张西月被评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云港贝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项目简介】

  贝雕是选用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贝雕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是连云港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是认识、宣传连云港的重要载体,是连云港城市的“海洋名片”。

  用贝壳雕成的工艺品,色泽自然,珠光晶莹,古朴典雅,海洋韵味浓郁,贝壳的应用,远在五千年前山顶洞人时期,就被穿成串链作为装饰,商代到秦代,贝类中的一种,长期被当作货币使用,汉代以后,历代艺人利用贝壳的色泽,雕成各种图案,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装饰。 贝雕是赣榆地方民间艺术之一,全县海岸线 曲折蜿蜒长达(米),盛产各种贝类。贝壳经过波涛长时间的冲卷淘漉,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贝壳更是显得玲珑剔透,珠光晶莹,从沿海六个乡镇的贝串,贝堆到青口镇的规模化生产的贝雕画,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赣榆的民间艺人不断发现,假造、继承和创新,使贝雕艺术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曾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大奖,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连云港贝雕曾是全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赣榆贝雕工艺复杂,要构思设计图案,白描组合图,贴料分解图,贝壳原料选定,先经砂轮割磨打粗坯,再进行面块粗雕,继之以线刻、点刻、劈刻等多种技法精雕,还需经过水磨才能进入抛光(也可酸洗)上色等 工序,配上木框玻璃。色彩艳丽,立体感强。 螺钿镶嵌一贝雕工艺中的一一种表现形式,采用柒器脱胎工艺创作出各种造型,结合柒画艺术,景泰蓝工艺创作出贝类圆雕的艺术品。作品突破了原来贝雕画依附于底板外框的局限。着眼于贝壳的整体造型,以镶嵌装饰等创作手法,精雕细刻,呈现立体形全方位的艺术美。  



 

【传承人简介】

  张西月,男,1957年2月出生,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云港贝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柳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贝雕及柳编工艺品的研究、开发、创新工作。2010年编写《柳编图谱》被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收藏(属国家级馆藏);2006年撰写论文《论草柳编织品出口新动向》和《平面镶嵌装饰贝雕画创作设计谈》发表在江苏省工艺美术门户网站;2010年7月为省残联职业技能培训编撰《柳编教材》一本;2008—2014年先后为省第三、第四及国家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竹、柳编)出竞赛试题,制定竞赛规则,并担任裁判。创作的作品经常在国际、国家、省展览中获奖。其中《情思》1990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插花贝雕画》1991年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2016年9月贝雕《中国龙》荣获2016年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大奖赛银奖。《插花工艺贝雕画》研究成果被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录在《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一书。作品被中集邮,中国邮政做成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纪念票。事迹经常在省、市、区电视台播出,及报刊上登载。2016年1月所从事的《连云港贝雕》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12月荣获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称号。2015年1月应邀去新加坡参加“春城洋溢华夏情”文化、艺术、旅游展。2017年6月应邀去哈萨克斯坦参加“感知江苏”文化周活动。




【非遗作品】


微信图片_202309041556592.png微信图片_20230904155659.png


微信图片_20230904155825.png


微信图片_20230904161047.png


微信图片_20230904161051.png


微信图片_20230904155658.png


微信图片_20230904161055.png


微信图片_20230904161100.png

微信图片_202309041556591.png

微信图片_202309041557001.png

微信图片_202309041557002.jpg

上一篇:【传统美术】剪纸(连云港市)传承人:管艳​

下一篇:【传统美术】布贴画(连云港市)传承人: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