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传承人简介】

葛芍麟(1953.05——),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飞白书法代表性传承人。

葛芍麟(笔名:麒麟子),1953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71年参加“东海县粮食宣传队”;1973年参加“东海县治淮工程团宣传队”;1989年创建“横沟乡农家艺术团”;1993年举个人演唱会;2001年创建“东海顺泰艺术团”。创作表演的曲艺作品在省、市汇演中多次获奖。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飞白书法传承人;江苏省曲艺家、戏剧家、书法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劳动模范、优秀知识分子;东海县曲艺家协会主席、优秀政协委员。现任东海县文化馆馆长。研习飞白书法多年。飞白书法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居今已有一千九百八十二年的历史,始于蔡邕,工于王曦之、王献之、肖子云等,盛于唐宋,当时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推崇喜爱之书体,后至清朝走向衰落建国后濒临灭绝。葛芍麟研磨传承近三十年。飞白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主要流行于汉魏宋时代。相传汉朝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送文章,白道里有些地方透出墙皮来。蔡得到启发,籍此,蔡邕回到家反复练习,创造出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像用枯笔写成一样,曾广泛采用。

北宋初年刊刊刻的淳化阁贴,收有晋朝魏夫人用飞白书写的“江南之美人兮”六字;唐初,唐太宗书“晋祠之铭并序碑”额;唐武则天书“升仙太子之碑”碑额,都是著名的飞白书。好多涂刷不均的墙皮,露出扫把丝丝迹痕,自然成趣,蔡得到启发,回去后反复研悟实践创造飞白书法。这种书体在笔画中布白、留白丝丝露白,有“崩云”飞动之势,游雾闪霞之美,故称飞白。曾被皇家历代君王广泛采用。创成“飞白一体”后,书家说它“得华艳飘荡之极”,“隽永尽书艺之妙”,故后人争相摹仿,风靡朝野。它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并为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所钟情,其间研习之作虽然拙朴,存世篇亦成为墨宝。例如梁武帝津津乐道于“飞白书”,曾对梁朝书坛国手萧子云道:“顷见王献之白而不飞,卿书飞而不白,可斟酌为之,令得其衷。”箫子云乃以“小篆飞白”为之,工妙得体,“雅合帝意”,由此受到推崇。“飞白书”曾为晋代大书法家王曦之、王献之父子喜爱,苦心钻研,造诣颇深。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也曾致力于“飞白”的写作,他的“飞白”被《书后品》列为“妙品”,《书断》更认为其“飞白冠绝,峻于后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据说,飞白书由东汉蔡邕所造是唐太宗李世民写出名钓。史料记载大宗书法功力深厚尤善“飞白”。房玄龄赞美其书法说:“笔迈钟、轻翰暂飞”、“花葩竞发”。大宗的女儿晋阳公主就羡临过父皇的飞白书贴.因而大宗书法常被人争抢收藏特别是“飞白”作品成了人们争相搜求的艺术珍品。

上一篇:【传统美术】葫芦画(连云港市)传承人:纪光辉​

下一篇:【传统美术】贝贴画(连云港市)传承人:吴汉枝(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