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楚州十番锣鼓(淮安市)传承人:周宝洪
2020-06-12 11:51
【传承人简介】
周宝洪(1956.01——),男,淮安市淮安区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州代表性传承人。
周宝洪自幼喜爱民族器乐。1975年底,周宝洪结束了知青生活,考入了县淮剧团,开始了专业演奏生涯。1987年,周宝洪调入楚州区文化馆担任文艺部主任,更是如鱼得水。因乐结友,结识了河下古镇的陈宝富先生。老先生是河下十番锣鼓原“敬安堂”的演奏人员,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十番锣鼓”工尺谱手抄本古谱书交给了周宝洪,希望其据此发掘淮安传统音乐,将十番锣鼓一代代传下去。此书共记载着《金盆捞月》、《咏花》、《咏蝶》、《到春来》、《前探营》、《后探营》、《归依》、《红楼撇子》、《朝天子》、《阳告》等十余首十番锣鼓曲目。2001年,在昆曲曲家王正的帮助下,周宝洪打开了通往“十番锣鼓”的大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十番锣鼓”,在周宝洪的悉心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十番乐器演奏的弦法、定弦方法以及10种打击乐器效打法、十番锣鼓的工尺谱编译、演奏等方面的工作。2012年,潜心钻研楚州十番锣鼓的周宝洪撰写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州“十番锣鼓”价值研究》理论文章,发表在《安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