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传承人简介】

王维甫(1930——),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渔鼓代表性传承人。
    19岁开始学唱赣榆渔鼓,年轻时代,常年走村串户为群众演唱。1984年,参加连云港市举办的曲艺大赛,获三等奖。2004年,参加赣榆县曲艺展演活动。19岁开始学唱赣榆渔鼓,年轻时代,常年走村串户为群众演唱。现在老人身患关节炎,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庭生活十分清贫,但时常还为群众演唱一段赣榆渔鼓。八十年代王维甫参加连云港市举办的曲艺大赛,并获三等奖。2004年赣榆县举办曲艺展演又将这一古老的曲种搬上的舞台。近年来,随着老渔鼓艺人因年迈体弱多病,很少再有艺人演唱,仅有王维甫老艺人时常在农家庭院、村头演唱一段赣榆渔鼓。女渔鼓艺人陈令秀,带小孩忙农活,很少演唱。主要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其无人传承,濒临失传。一、传道之方:道情,传说为东汉的张道陵所创,据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怀抱渔鼓倒骑老驴的形象,其原型就是张道陵。后道情成为道士传教所唱的乐曲。利用这种形式,说唱故事,传播忠孝节日,宣传因果报应道家思想。二、谋生之术:后来这种道情,(渔鼓)传到民间,艺人们又利用这种形式,成为谋生之术,创编许多民间优秀故事,以唱新人说新事,匡扶正义、声讨邪恶等传说故事。在街头、巷尾、茶楼、酒馆、农家庭院,田间地头等广泛演唱传播,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他们听后非常感动,纷纷自愿捐钱、捐物、供艺人们维持生计。三、变化多样,赣榆渔鼓在唱腔上分上、下句结构或四句一段的板腔变化体。曲调多为声调式基础上的七声(加变宫、请角)宫调式演唱时,多用定场诗和正本相连,显得连贯一致和谐统一。在演唱风格方面,又分为“坚腔”和“寒腔”两种。在寒腔中,又有“大寒腔”和“小寒腔”之分,大寒腔粗犷有力,小寒腔细嫩轻缓。在板式方面有流水板和快板两种。

上一篇:【曲艺】渔鼓(连云港市)传承人:孙宝龙​

下一篇:【曲艺】肘鼓子(连云港市)传承人:王起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