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马灯舞(连云港市)传承人:徐建华
2020-06-11 11:03
【传承人简介】
徐建华(1952.01——),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灯舞代表性传承人。
22岁参加跑马灯演出,师承徐保友,为第五代传承人,演出活动主要活跃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徐建华扮演的角色是跑马灯中的头灯,他举的灯在长期的演出中练就了在快如流星的各种阵势的演变中上身挺直、臂不动、灯不晃、烛不灭的为人称道的艺术风格,被人喻为“大灯笼”。跑马灯阵式交替,错综复杂,而头灯是双方布阵和破阵的关键引导。作为头灯,徐建华成为跑马灯中的第五代骨干力量。2006年,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被遗弃了二十多年的跑马灯在新的形势下再度复出,由于第五代老艺人有的已过世,徐建华与年迈的徐保友,同共磋商,培育了几名年轻人,充实第五代传承人。同时,徐建华为了跑马灯的推陈出新,还深入民间,深入南辰乡所在的沭河两岸,对跑马灯的13种阵势进行认真整理和加工提炼,使跑马灯即保持了原汁原味又形成了新时代的特色。《马灯舞》是分为大场和小场进行演出,大场参加人数17人,小场也有40人,加上乐队人员达60余人。
大场演出共有六盏灯、五匹马、五马夫、指挥旗共17人。大场灯、马卒的表演结束,小场拉开帷幕,在金兵败退后的中原大地上,老百姓欢天喜地地走出家门,喜迎获胜归来的将士们,40多人各有角色,汇聚当地富有特色的各种表演形式。用浓郁欢快的民间小调(小放牛)、唢呐领奏、笛、二胡、板胡(八人伴奏)扭秧歌、打花鞭、跑旱船、桃花挑、坐竹椅、担嘏子挑子(旧时锔锅)等,手持花扇、手绢,身着艳丽的服饰、头戴红花扭动腰身,载歌载舞,浅吟低唱,或夸张嬉戏,各种富有戏剧色彩的情节,让人轻松而愉悦,凡农村风俗表演应有尽有,宛如一幅绕场流动的明丽天然、生动活泼的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