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满族旗袍传统工艺(四平市)传承人:孙桂英
2020-05-28 11:45
【传承人简介】
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最早起源地在东北。孙桂英为该项目四平市传承人。
“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良为:直领,右斜襟开中‘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这是《辞海》对旗袍的定义。
旗袍,顾名思义,旗人之袍。从定义不难推出,真正的旗袍始于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从此,满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礼仪服饰也逐渐进入中原。满族袍服或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满族人又称旗人,所以就有了旗袍之称。“岩廊盛礼,衣冠为大”,满族旗袍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是一种文化符号,传递着温婉大气、典雅端庄的气质。旗袍作为一种服饰,经历了近400年的发展演变,而每一次演变都承载着时代的文化特质,但几百年不曾改变的是内敛的东方文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