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制作面塑,和面是关键步骤之一,和我们想象的将颜料调在面团里不一样。面塑的面与面点的面不同,面团的可塑性、防腐性要求更高,因此和面的配方很关键。今天的比例都是田树良当年用一袋袋的面粉一遍一遍地试出来的。他说:“单纯地用面粉和面是不够的,里面需要加上糯米粉,所以糯米粉和面粉的比例非常重要。面团太软,面团会失去筋骨。面团弹力过大,也不适合刻画面塑的细微部分。”

记者带着这些提醒,从配料、和面开始,将面粉、糯米粉、精盐按照比例放在盆中和匀,再徐徐倒入开水并用筷子搅拌。加水时,田树良不断提醒,“面粉和水的比例也容不得一点差错。要是水少了一点,面团就会变干发硬,若是水放多了,面团就很难定型了。”看上去加水加面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水温时间掌握不当,便会出现面不成形,花叶无形,无法制作,容易开裂发霉的情况;如果揉面功夫不到,颜色便会低沉。面团反复揉搓,至少要达到“三光”效果(面光、手光、盆光)。

揉好的面团被捏成饼状上笼蒸约40分钟取出来,之所以要用熟面也是因为更好塑性,稳定性好。趁热将面团与食用油揉和均匀,然后蘸少许食用颜料,像包饺子一样将染料裹起来,反复揉压至颜色均匀。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足够耐心和力道,几个颜色的面团揉下来就满头大汗。

手法最重要

面团经过揉面上色,就到了捏面塑的步骤。“家伙什”也很简单,竹签和塑刀,竹签用来做骨架支撑,塑刀是田树良自己用树脂材料打磨成的,一头尖,一头平,可以进行切、按、挑、扎等手法的塑形。

与木雕做“减法”不同,面塑是做“加法”。比如要做的面塑玫瑰花,就从花瓣开始,再一层层叠加。田树良先是揪出一块小拇指粗的粉色面团,揉搓成柱状,再用塑刀在掌心中碾轧成片状花瓣。由于掌握不住用料和力道,记者头几次制作出来的花瓣都像包子皮。田树良开玩笑的说,如果包子皮能成功变成饺子皮的薄厚就算是成功了一半。花瓣以竹签为骨架,一层层缠绕覆盖,接平抹光。面花虽小,制作起来并不简单,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构思,比如花瓣的边缘需要有薄有厚,叶片和花萼的纹理走向要一致,正是这样细致入微刻画出来的玫瑰花才会让人感觉栩栩如生。“步骤是很简单,但要在细节上做好,必须注重观察和练习。”面塑最重要工具就是两只手,靠手来揉、捏、掐、刻,要达到田树良几分钟制作一朵花的功力,要经过数年的练习,才能掌握合适的揉捏力道或挑刻幅度。

功夫之外最难捏

在田树良看来,面塑制作上手快,但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尤其是人物。一般来说,面人儿制作从人物的头部开始,自上而下地捏躯干和肌肉,最后再处理表情等细节方面。制作过程需要一气呵成,所有构思都要心中有数,制作时不但要注意人物的比例,还要学会如何掌握力度。

田树良并没有系统学过雕塑,为了使捏出的面人儿更生动、逼真,他买了人体骨骼和肌肉分布图。“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全面了解人体骨胳和肌肉的情况,这样捏出的面人儿会更生动。”

制作一个面人儿,不仅要知道怎么做好看,还要让面人儿“活起来”。

如何让面人儿“活起来”?田树良说:“面塑最要紧的是得有神,有了神,面人儿就活了。‘活’不单单需要技术娴熟,外形做得像,还要晓得人物出处,说得出人物背后的文化内涵,甚至根据人物设置场景。面塑的人物形象不论古今,都是源于生活的。要想捏好刘关张,就要懂得去注意观察身边人不同情绪时的表情动作。”田树良在做每一个人物前,都要看相关的书,了解其生活背景,性格等。本着如此心态,他的作品精细到人物的表情、每块肌肉,甚至胡须。


上一篇:【传统美术】传统民族乐器制作(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传承人:王祖位

下一篇:【传统技艺】沙河面塑(鞍山市)传承人:田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