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莫绍萍,女,45岁,重庆市梁平县人,梁平木版年画传承人。

1981年,莫绍萍成为梁平县南正街小学(现实验小学)的一名美术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到屏锦、礼让等梁平年画发源地采风,近距离接触到梁平木版年画作品《四郎探母》《盗令出关》。年画深邃的意境、古朴的画风、丰富的层次感让她如获至宝;但另一方面,当地农民从堆满杂物的阁楼翻出年画的场景更让她痛心。精湛的民间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何不运用自己所学,结合梁平年画传统工艺创新,将其发扬光大呢?

就这样,莫绍萍成为梁平年画研究与创作班首批学员,跟随年画研究专家学画。莫绍萍说,沉醉于年画中一点都不觉得累,白天上课,晚上画到两三点钟,周末还去书店购买年画的缩样和画本,反复琢磨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底,莫绍萍的第一幅年画作品《春意正浓,展翅蓝天》被《四川日报》刊用,她兴奋得睡不着觉。

此后,莫绍萍对年画更加痴迷,相继创作、指导了《最美教师》《吉祥如意》等200多幅梁平年画,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并发行180多万张(册)送到千家万户。

义务向小学生和乡村美术教师教授年画

为了使梁平年画后继有人,莫绍萍利用课外时间免费教学生学习年画。年画班多的时候有60多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莫绍萍便进行分层分级培训。

学画的学生里有一些贫困学生,莫绍萍就从有限的工资中挤出钱为他们购买画笔、纸张和颜料。“因为教孩子画画,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少了。”回忆起来,莫绍萍对自己的双胞胎孩子满是内疚。

2008年,莫绍萍又办起了针对乡村美术教师的“梁平年画创作专修班”,义务授徒。虽然更累了,莫绍萍却很欣慰:将乡村美术教师培养起来,年画的传播队伍又壮大了。

课程体系建设,提炼总结梁平少儿年画的教学模式

在创作教学过程中,莫绍萍也在不断探索着课程体系建设,主持并参与了“梁平年画本土课程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开发,更设计了一套“视、听、思、画”结合的指导方法,提出年画教学的三步曲:深入民间、走进年画;激发兴趣,喜爱年画;勇于探索,创作年画。

莫绍萍还将儿童画与梁平年画结合起来,提炼总结出一套梁平少儿年画的教学模式。莫绍萍说,儿童画因其稚拙、质朴、率真而具有特殊的美感,在此基础上,梁平少儿年画吸取梁平年画的精髓,将水墨、水粉、油画棒等绘画材料运用到创作之中,同时吸收梁平竹帘、梁平蓝印花布、石雕木刻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方式上也有创新,用笔代替刻刀,提高安全性,用吹塑板代替木板或纸板,提高操作性……”

如今,儿童年画课已成为梁平小学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梁平实验小学,有年画兴趣班、年画作坊,孩子们的年画作品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莫绍萍最得意的是,她指导学生创作的6幅年画已入编全国统编中小学美术教材,她说:“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学习梁平年画,将梁平年画发扬光大,这是我的心愿。”


上一篇:【传统手工技艺】盛锡服皮毛制作技艺(北京市)传承人:马启斌

下一篇:【传统戏剧】川剧(重庆市)传承人:杨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