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技艺】雕漆技艺(北京市)传承人:殷秀云
2017-04-25 13:41
尽管殷秀云闹过情绪,但为了服从组织的分配,也只能从事雕漆工作。起初的她并不热爱雕漆,但在学校里牙雕专业的学习使她具备了人物创作能力,为以后人物雕刻打下了基础。
“雕漆也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行业,现在我在雕漆中进行大量的人物创作,也是和牙雕一样的!”殷秀云笑着说,这反倒成就了自己。雕漆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工艺,为了将牙雕的人物表现技艺运用在雕漆中,殷秀云反复练习刀法,以致手掌磨破了一次又一次,但她一直忍痛将基本的雕刻技能拿下。雕漆有“一刀下去,不能悔刀”的说法,尤其是在人物的创作时,要做到衣带飘飘已很不易,再做到喜怒哀乐呼之欲出就更困难了。活灵活现的雕漆人物背后,是殷秀云付出的无数心血与努力。当年,为了将呆板的雕漆人物刻画出眉目传情的生动效果,殷秀云临摹了大量古代绘画作品,并收集明清两代雕漆文物仔细研究。她还不辞幸劳到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山西云冈石窟、四川大足等名胜古迹写生。曾经一度,为锻炼对人物的造型能力,她每天下班后都赶到北京站,为形形色色的行人画人像素描直至半夜,再赶末班车回家。
天道酬勤,数十年的坚持终于成就了一代雕漆大师。如今,殷秀云以高超的设计水平,精湛的雕刻技法,达到了运刀如笔、得心应手的境界。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的创作上,融入立体雕塑和象牙雕刻技法,把人物的体貌和个性表现的惟妙惟肖,开创了雕漆作品以人物为主题的艺术风格。
从1970年以后的30多年间,在不懈的努力下,殷秀云的作品终于一改传统雕漆以山水、花卉、风景等内容为主的风格,将神采飞扬的人物作为了表现的主体。在她的雕漆作品上,人物不再是程式化的造型和简单点缀,而是作品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她创作出“洛神赋”屏风、“丝绸之路”大瓶、“扎倮打虎”插盘、“八仙庆寿”圆盘、“仕女人物海棠瓶”、“福美瓶”、“群仙祝寿”圆盘、“琴棋书画”大瓶、“十八罗汉”圆盘等众多经典作品,以优秀的造型设计、精湛的雕刻技法、传神的人物表达,多次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等众多荣誉。
创作的作品有:《红楼梦》人物大瓶、《十八罗汉》圆盘,及现代人物插盘《扎倮打虎》、《牧鸭》、《收获》等。她将雕漆与金漆、牙雕、玉雕、花丝、景泰蓝等工艺相结合,创作出许多绚丽多彩的作品。代表作品有:大型立体《凤船》、《万寿山》、《郑和宝船》、《牙形摆件》等。其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北京市工艺美术展工美杯奖等荣誉。1998年-2005年承接台湾高雄清凉山妙崇寺景泰蓝壁画设计,独自完成总面积700平方米的图案设计,工程模式和艺术形式属世界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