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传承人简介】:本人于1976年毕业于上海玉雕厂技校,在此后的30年间,专业从事玉雕工作,在雕刻技巧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不仅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玉雕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在全面学习、运用和继承各种传统玉雕技艺的同时,我特别潜心钻研了从清代盛世流传下来的乾隆工,力求以简练、抒放的刀法尽善尽美地表现各种题材的作品,形成了秀美典雅、疏密有致、玲珑剔透、虚实有度的艺术风格。

在多年从事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多种传统艺术门类,诸如:历代书法、水墨写意、工笔人物、石窟造像……等给予以了我的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养料;广采博纳,为的是厚积薄发,为了在技法与题材上推陈出新,我还悉心钻研了东西方美学以及西方美术史,特别是西洋绘画中的解剖、透视、构成等专业知识,让我在融会贯通中丰富了自己的创作手段与创作灵感。在技艺实践中,我运用“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琢磨工艺规律,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相玉”的能力,以巧用料、尽用料、用好料为指导原则,力图达到了好料精用,小料大用、废料“神”用、浆料“鬼”用的创作目的。

对于传统题材的创作,我强调在继承前的前提进行发展,在技艺实践中锐意创新,力求将时代的特点以及社会百态、心灵祈福、美好祝愿等溶入玉雕作品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一系列玉雕艺术作品。在我以往的创作中,尤以观音题材的玉雕作品最具特色,获得了“超越古人、突破传统、追求新意,成一派”的好评,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推崇。

在现代题材的创作中,创作要有现代特征,要强化设计理念,多年来,本人对于前卫题材的探索,也受到业内专家和海内外收藏夹的关注和讨论,诸如:以唤醒国人重视青少年性教育的“新护身符”;歌颂一代伟人邓小平雄韬伟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反映时代进步与变迁的“胸有成竹”,这些作品在取材、工艺、内涵及外延上都力求突破和原创。

 


上一篇:【传统美术】海派玉雕(上海市)传承人:洪新华

下一篇:【传统美术】海派玉雕(上海市)传承人:易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