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传承人简介】:我酷爱玉雕事业,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三十余年,尤其擅长各种人物雕刻,对其情有独钟,并多次在行业评比中获奖,其中“弥勒”、“刘海”、“童子”、“罗汉”等为题材的作品,已成为“海派”玉雕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特色。

海派玉雕工艺可谓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综合了扬帮、苏帮、南帮以明清玉雕的工艺特点。记得刚进厂学徒,就跟随玉雕大师“苏长才”学艺,惭惭掌握传统玉雕工艺的基础技巧。随后,以“费大为”老师为骨干力量的学院派风格,为海派玉雕的形成注入新的活力。而对我最有影响力的是我崇拜和跟随很长时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海春”。不断吸纳西方美术技法和理念,融汇到传统玉雕中去,使我在艺术制作和造意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随后有“萧海春”大师设计,我制作的大型山子雕《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84年被轻工业部评为工艺美术“百花奖”作品被“上海工艺美术”刊登,评为优秀作品。

“海派”玉雕人物特性体现在传统题材找灵感,并以现代审美加以提升,夸张、强调、并配以到位的工艺手法和技巧融会贯通,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

“十八罗汉”是传统题材,在制作过程中打破传统程式,绝不能有雷同之感。使每一尊罗汉以最有个性特征和典型的体态、表情、招式、功架造等,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如“喜庆罗汉”弯腰张手而笑,笑得幽默;“布袋罗汉”背袋腆肚,裂嘴大笑,笑得开心;“长眉罗汉”长眉垂胸,抿嘴抑脸而笑,笑得慈祥起凡,尤其对每尊罗汉的眼神、须眉、足姿、情态、加以重点刻划。因为“眼和手”的微妙变化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艺术语言,得到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新奇特绝”的设计构思及海纳百川的创意理念,是当今“海派”玉雕人物的精髓。三十多年与石相伴,使我悟出很多感叹和感概。“琢玉”不仅用眼和手,更贵于用情与它磨合,似将自己融入其中为永恒,才能使“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罗汉”“弥勒佛”等一系传统题材的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在表现上则使用现代化设计来诠释传统题材,为广大玉器爱好者的一致认可和收藏。

虽然从事玉雕人物路程中尝到了非凡的艺术享受和陶醉,也深知这一代所肩负的重任,如何使“海派”玉雕人物得以继续发扬光大。这一点,我们徒弟们已经超越师傅的境界。他们以自己最大的能量和勇气成为“海派”玉雕人物的新生力量。

做佛近佛,让自己为追求这种“知足常乐”的更高境界,更积极地投入于“海派”玉雕人物的继承,开拓,发展中去而乐在在其中,为华夏玉文化园地增添一道绮丽的风景。

 

 


上一篇:【传统美术】海派玉雕(上海市)传承人:戴永才

下一篇:【传统美术】海派玉雕(上海市)传承人:于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