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石柱土家啰儿调(重庆市)传承人:李高德
2017-04-25 11:39
李高德,男,39岁,是土家“啰儿调”非遗传承人。
今年三十九岁的李高德,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李天延、爷爷李定青、祖父李隆朝都是木匠。
由于出生在木匠世家,李高德10岁那年便练习木匠基本工。
那时爷爷的弟弟、父亲的舅舅谭安银等都年世已高,眼睛又不好使。又正值当地向光成、黄本久、唐红现等好多家都要修吊脚楼,忙不过来。李高德放学后就帮掌墨师、舅公谭安银画墨,有时又帮忙着打眼子。一来二去,学到了不少基本工。
“真正拜师学艺是1986年。”李高德回忆道,由于父亲去世后没钱上学,他只好跟叔叔李文鑫学木匠。叔叔读过书,当过兵,做木工活技艺很高,直到现在天天还有活干。
那年头,土家山寨时兴修吊脚楼。
建造吊脚楼首先是用木料造好几个列子,备好列子之间的楼扦、檩子等。一切就绪,选个吉日立柱上梁。
“东边一朵紫云来,嗨哟嘛啰儿啰!西边一朵紫云开,嗨咂嘛啰儿啰!”为了统一步调、共同发力,于是大家在掌墨师的带领下齐呼立梁号子。
作为已是掌墨师的李高德,千方百计收集立梁号子,开始结缘“啰儿调”。
当地村民张兴长家的老房子是1983年修的。时隔20年后,张兴长的儿子决定重新翻修砖房。拆房子那天,张兴长看着当年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子要拆掉,不禁哭了起来。李高德见状唱道:“十年河西呀啰儿!十年河东呀啰儿啰!旧的不去呀啰儿,新的不来哟啰儿啰……“逗得张兴长啼笑皆非。
“‘啰儿调’是石柱土家族人喜欢唱的一种山歌,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喜欢它,是因为它表现了土家人的乐观、豁达、睿智、幽默的民族性格。”李高德说,但是现在会唱它的人很少了,他是目前“石柱土家啰儿调”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个。
随着黄水国家公园的开发和游客的增多,李高德利用家与黄水比较近的优势,经常在景区义务为游客演唱“啰儿调”。每年 “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当地政府组织李高德为返乡青年和中小学生教授“啰儿调”,以此活跃节日气氛和传承当地的土家文化。
2008年8月,应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邀请,李高德配合“重庆民族文化典藏”摄制组,在枫木演唱《情妹下河去挑水》等“啰儿调”和《背夫号子》等代表曲目,其影像资料被国家民委留存。
2014年,李高德接受了德国华人音乐专家、南方大学教授等率队专题调研,。
2015年,重庆师范大学、铜梁传媒学院等前来调研,配合拍摄了《巴盐古道》大型纪录片。
出处:中国石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