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南宋后期,蒙古汗国军队进占西宁州,接着又占据青海湖四周,并在此留兵屯牧。这是有关蒙古族最早的记载。

  青海八万蒙古人是整个蒙古族的一个分支,青海蒙古族在历史上被称为“代德”蒙古或“昊寿德”蒙古,自从在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蒙古人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民风,特别是处在环湖地区长期与汉、藏等兄弟民族杂居的“代德”蒙古族,其蒙古族民间颂词独具风格、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具有浓郁的草原游牧生活气息。在青海省环湖地区聚居的蒙古族中,处于青海湖北岸的海晏县哈勒景乡、甘子河乡占绝大多数,他们保持着较浓郁的蒙古族民风民俗。其民俗与海西州、黄南州河南县蒙古族的民俗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特别是在祭海、婚嫁、那达慕大会等仪式中的海晏蒙古族民间颂词独具一格,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

  海晏蒙古族民间颂词多元的展现了大草原上蒙古族的文化生活,其作为蒙古族文化的结晶,表达着蒙古族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海晏蒙古族民间颂词是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形式,虽长期与汉、藏等兄弟民族杂居的原因,有些习俗已藏化或汉化,但其中所涵颂词基本保持本民族特色,它多以口头传授的方式传承下来,当牲畜繁殖、驻扎蒙古包、婚礼、剃髦头、祝寿、祭日、节庆、丧礼等重要场合,便要为人们吟诵。那口如悬河的“越若格力齐”(善于辞令的祝诵者),在此时便要为人们献上吉祥的祝福诗章。海晏蒙古族颂词情真意切、语言激扬、感情奔放,且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独具一格,极富民族文化魅力,深受蒙古族群众的喜爱。

  蒙古族颂词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内容如“百科全书”一样代表着本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生活。又因处于濒危消亡状态而申报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承人】: 拉木却乎

【所属类别】:传统音乐

【编辑单位】:非遗网


上一篇:【传统手工技艺】皮匠制皮技艺(金昌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回族宴席曲(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