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双墙秧歌(呼和浩特市)
2020-03-30 15:56
【项目简介】:
双墙秧歌,是托县河口地区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社火形式,以其诞生地命名,流行托县地区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对土左旗、土右旗、和林县、清水河县、准格尔旗等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2007年被自治区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时,托县的河口镇是塞外闻名遐迩的水旱码头,商业、交通十分发达,经济的繁荣,使这一民间社火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探索和融汇,传承至今。双墙村,位于河口村东梁底真武庙壕口,由前墙、后墙两村组成。当时托城、河口商社筹办社日活动,每年正月十五闹秧歌时,都要向各商号要人,有的商号没有这种人才,有的商号自顾生意抽不出人来,于是,各商号就到附近村里雇人闹秧歌。前墙、后墙村离县城较近,且无业者居多,其中不乏民间文艺人才。久而久之,每年社日部分节目的演出,就由双墙村的人负责主办,为此双墙秧歌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了,并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清末民初,是双墙秧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托县后,双墙村房舍被焚,居民离散,双墙秧歌遭到灭顶之灾。
【所属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单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
【入选时间】:2007年
【编辑单位】:非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