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木匠行业历史悠久,至今仍随处可见,但纯粹手工制作的手艺现在已经很少了,尤其是掌握木嵌技艺的匠人更是凤毛麟角。今年58岁的孟凡中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木嵌技艺的代表传承人,他的祖辈孟传义正是碎木拼成图案的首创者。经过多方联系,在玉泉区沟子板村的一处民宅院落里,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见到了正在用刨子埋头打磨一块木料的孟凡中。在这间院落中,一处20多平方米的屋子是他和儿子的工作间,推门进入就能闻到一股木料的香味,每天孟凡中都要在这里工作近10个小时,而他的儿子“80”后的孟祥杰作为木嵌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不仅继承了父辈的技艺,也踏上一条“传承与创新的新匠人之路”。

  孟家的木嵌技艺讲究三准:手准,刀切误差不超半毫米,历时一年反复训练才有小成;眼准,一眼看出需要多大,什么角度,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精准的判断;心准,牢记图案纹理,先在脑海中构筑完整的画面,再拼切拆分,碎木成图。在孟凡中看来木匠这个行业是枯燥的,因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工匠,不知道需要对着这些木头耗费多少时光,但热爱却让他坚守至今。采访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得知,孟家木嵌工艺传到第五代时,家道中落,但祖辈将木嵌的口诀传了下来,根据口诀孟凡中恢复了已失传的十余种绝技图案,双连环、单连环、斜万字、正万字、八卦图、龟背图等等。

【传承人】: 孟凡中

【所属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编辑单位】:非遗网

 


上一篇:【民间文学】托克托民间故事(呼和浩特市)

下一篇:【传统手工技艺】蒙古族香牛皮靴手工制作技艺(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