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抬工号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歌。何时产生?抬工队伍何时形成?无从考究,一首抬工号子说“前辈古人把话讲,修建长城秦始皇,当数元老张抬匠,带出徒弟干这行。师傅传艺留世上,要学当年修城墙。反映了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不难看出,中国抬工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多来了。抬工说是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和形成这半点不假。李白有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过去的四川,乡间小路崎岖不平,弯道多,路面窄,交通十分不便,运输全靠肩挑背磨,往往男抬女背,而重物靠一人无法搬移,就产生多人合作整体用力,运用力学原理,通过工具将所抬物体的重量均匀分解到每个人肩上。后来由2人发展到多人,乃至128人的队形,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所抬之物重达2吨,并把强体力劳动与民间歌谣结合起来,以喊号子统一行动,协调步伐,这就产生抬工号子。

由方言唱出的抬工号子具有原生态的民间音乐的特点,它具有独特的唱腔,高亢嘹亮,幽默诙谐,句式整齐,音韵协调,粗犷豪放,节奏强烈,旋律变化不大,此起彼伏,穿山越岭,十分悦耳。这些号子充满了抬工的喜怒哀乐,唱出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反映了勤劳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所属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单位)】:绥江县

【入选时间】: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级名录

【编辑单位】:非遗网


上一篇:【传统戏剧】车灯(昭通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关河号子(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