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达县石桥烧火龙(达州市)(市级)
2020-03-27 15:08
【项目简介】:
“石桥烧火龙”是产生在达县石桥古镇一带的民间烧火龙的一种民俗活动,代代传承,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扎龙、请水、烧火龙、清宅、罢龙五项组成。石桥河是著名的旱码头,古石桥人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平平安安、防止火灾,减少瘟疫,消除霉运,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元宵节)连续五夜,十名青壮汉子头戴龙帽,身穿短裤、各举一节用麻布、竹篾做成的龙灯,龙身跟随前面的大红宝灯,伴随着激越的锣鼓声沿街舞动,蜿蜒翻腾,大街小巷的居民用硝磺、火药、柴炭、铁屑等原材料制成的烟花,随心所欲的对神龙进行燃放,喷薄四溅的火花,五颜六色,绚烂多姿,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经过几百年来艺人不断地研究改进,如今火龙由原来丈把长,发展到现在最长可达30多米长。烧火龙有很多讲究,先是要看一个好日子,再请有经验的老师父挑选精壮男子上山去砍竹子,并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来制作火龙。火龙制作好以后,请当地有声望的老人前去请龙,龙请好后,就开始为龙点睛,然后把龙抬到河边先烧香再向火龙“请水”。正月十一到十五开始了最热闹的烧火龙活动。到了十五元宵夜,活动进入最高潮。古镇的男女老幼,都渴望能看到表演烧火龙,给人们带来吉祥。火花如若烫到你了,那你一定会发大财。特别是擎龙头的就更了不起,出钱最多的才能擎龙头,擎了龙头,在新的一年,一定会行好运,人们叫“大发龙运”(发大财)。火龙在烧前,人们会把龙的长须剪下来丢进一口大锅里,并放好米,煮一锅稀饭,等人们烧完龙后,前来吃龙须饭。吃完饭后,整个活动才宣告结束。
【所属类别】:民俗
【编辑单位】:非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