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东柳醪糟酿制技艺”是指产生于大竹县东柳一带制作醪糟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源于汉,盛于清。技艺复杂,特别是发酵和米曲制作十分讲究。发酵时间夏季一般24小时,冬季48小时,春秋季36小时;发酵温度,一般应在30—32摄氏度之间。米曲除了用大米粉外,还需采集红参、白寇、桂皮、甘草等108味纯天然中草药合成。产品色白汁清,甜浓鲜香,具有补气、生血、活络、通经、润肺、清热、解暑的作用。

  2006年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柳醪糟产于大竹县境内,其酿制技艺源于汉代,盛于明、清。据《大竹县志》记载:"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东柳桥所出为最,故名东柳醪糟。"相传,距大竹县东柳桥一华里的唐家大院,有一股泉水终年流淌,从不断息。此水煮饭,特别柔软,香气扑鼻,尤其是用此水浸泡蒸煮的糯米饭风味更加独特;更为神奇的是,人饮此水后,百病祛除,故传为神水,于是,周边远近居民争相到此建房盖屋,以求保佑。

【传承人】: 唐本栋

【所属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录入时间】:2006年

【编辑单位】:非遗网

 


上一篇:【传统手工技艺】楠香根雕技艺(达州市)(省级)

下一篇:【曲艺】宣汉背篼戏(达州市)(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