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巴渠童谣(达州市)(省级)
2020-03-27 14:58
“巴渠童谣”是世世代代流传于四川东部巴山渠水(今达州市)境内的儿童口头歌谣。无论是伴随儿童成长的催眠童谣、童趣无限的游戏童谣、寓教于乐的教诲童谣、滑稽可笑的谐趣童谣,或是反映时代面貌的时政童谣,多显土俗特征,深有群众基础,许多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至今还念念不忘童年时期唱过的童谣。
巴渠童谣是四川省达州市的地方儿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典礼上,一群身着大巴山传统服饰的孩子们翩翩起舞,以稚嫩的童声演绎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巴渠童谣,赢得了参会外宾们的热烈掌声——经通川区收集整理申报,2007年3月,“巴渠童谣”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相对封闭的巴渠农耕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孩子们多沉迷于电视、网游等活动,巴渠童谣逐渐式微。旧的童谣得不到传承,新的童谣难以产生和流传,具有极高思想艺术价值的巴渠童谣濒于灭绝,亟待抢救和保护。
在社会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通川区高度重视教育文化事业。2005年,该区投入4万元,用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2006年再次划拨8万元,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项资金。通川区文体局、文化馆的文化工作者为继承和发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搜集资料,寻找遍布巴渠大地的童谣所留下的痕迹。他们搜集、记录、分类、编目,将巴渠童谣完整建档,用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真实、全面、系统地保存。还成立了“巴渠童谣研究会”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巴渠童谣后继有人。通川区的文化工作者更将巴渠童谣谱成歌曲、编排成舞蹈,利用“元九登高节”、“乡村旅游节”、“春节团拜会”等各种活动进行演出,予以广泛传唱。
该区对巴渠童谣资源的全面普查已告一段落,编辑出版了《巴渠民间童谣专集》,拍摄制作了一批童谣演唱光盘,将童谣纳入每届艺术节内容,制定出规划,拟建立巴渠童谣传诵基地,举办儿歌调演比赛,邀请专家学者召开巴渠民间童谣学术研讨会等等。
【所属类别】:传统音乐
【录入时间】:2007年3月
【编辑单位】:非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