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开江豆笋传统制作技艺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的新宁镇、普安镇和甘棠镇,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源于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时期。据1989年编撰的《开江县志》记载:“……最早产于甘棠镇的白杨鲁家沟。其品种有大豆笋、签子豆笋两种。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营养丰富,适用于素炒、杂烩、油炸或卤制,色味鲜美,毗邻各县颇负盛名,远销渝、万等地”。

  开江豆笋传统制作技艺全程手工操作,所需器具如石磨、黄桶、摇架等手工制作技艺独特,制作豆笋所需原料主要选用本地出产的“六月黄”大豆,较其它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更为丰富,而且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属豆制品原料中的上品。

  其具体制作流程为筛选——浸泡——磨浆——过浆——烧浆——提取成型——烘干。通过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出来的开江豆笋,适宜多种烹调方式,炒、烧、炖均可,而且久炖不散,口感嫩滑、细腻,味道醇香、鲜美。

 开江豆笋传统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梁远刚创办了“开江绿香豆笋厂”,把开江豆笋传统制作技艺发扬光大。

  2009年6月,开江豆笋传统制作技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传承人】:朱洪港

【所属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录入时间】:2009年6月

【编辑单位】:非遗网

 


上一篇:【民俗】三汇彩亭会(达州市)(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巴山石工号子(达州市)(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