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关于黄帝巡视和征伐天下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据五帝本纪记载:“轩辕……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这熊湘山是黄帝巡视的最后一站,他在那里完成了编乐、封禅、结盟等一系列的伟大举措,实现了全民族的统一。这样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炎黄文化的产生圣地,却因名字的改变,被后人考证得面目全非,沉没在史学界的深渊。然而自然界的熊湘山并未消失,依然故我地存在。它,就是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境内的碧云峰!

  而东汉时期应劭考证:“湘山在长沙益阳县。”他第一个将司马迁的“熊湘”二字说成了湘山。后来南朝的裴马因《集解》说:“湘山在益阳县,而熊耳山在召陵(即现在的河南郾城)。”他又首次把司马迁的“熊湘”二字——这个整体的山名分裂为熊耳山和湘山。步他的后尘,又有不少人趋同附和,也跟着说是两座山。不过,对位置的界定却各有分歧。唐代司马贞的《索隐》认为:“湘山在长沙,而顺阳(今河南内乡县)、益阳二县东有熊耳山。”唐代张守节的《正义》更是奇谈,他说熊耳山在陕西的商洛州,湘山在岳州巴陵县。宋代出版《史记》时,无法判断注解的真伪,只好来个大联盟,将各家之说都注排于《史记》的正文之下。这种独特的注排形式并非只有“熊湘”二字,《史记》全书的注释都是如此。

  黄帝南巡碧云峰传说在2007年12月份被录入益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暂无

【所属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单位)】:赫山区

【保护单位】益阳市

【录入时间】:200712月份

【编辑单位】:非遗网

 


上一篇:【民间文学】亚鲁王(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国家级)

下一篇:【民间文学】梅王传说(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