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黔南州的苗族和瑶族自古以来就流行洞葬习俗,在清代之后,逐渐改为土葬。但在边远地区,依然保存这种古老的葬俗。据现有资料统计,黔南州已发现有悬棺葬洞20多处,洞葬规模大小不等,主要分布于都匀、惠水、龙里和荔波等地。但不少洞葬遗址已经被人遗忘,有些也已遭到了毁坏。因为有的洞葬相隔数代,后来的家族并不知道当初的洞葬遗址。

  黔南是我国岩洞葬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目前所见的洞葬年代大多为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至今世界上仍保留这种习俗的民族已不多见,这些神秘的葬俗对研究当地民族文化传承、族属、宗教观念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当人们都认为岩洞葬离我们现代人已经很遥远时,在荔波县瑶麓乡的瑶族却至今沿袭古老的岩洞葬。站在岩洞出口,仍能感觉到洞葬文化的厚重,只是时代太过久远,不能了解它的全部。

  目前,虽然瑶麓乡岩洞葬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荔波县将瑶族崖洞葬俗及葬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之列,每年也有不少的游客来参观。但随着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外出,如何将洞葬仪式的精神含义,以及它所包含的青瑶人的民族符号准确无误地传承下去,成了严峻问题,以前即使在外面死去的青瑶人,也要求必须回故里安葬,不过现在都已经没有强求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瑶麓村外出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洞葬仪式也开始慢慢被简化,洞葬文化正在一点点地被时间侵蚀。

【所属类别】:民俗

【编辑单位】:非遗网

上一篇:【传统医药】苗医药·火功疗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下一篇:【民俗】布依族四月八习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