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牙舟陶器烧制技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020-03-25 12:42
【项目简介】: 牙舟陶器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其历史可上溯到明代洪武年间。明王朝大量军队进入贵州作战,并在贵州实行军屯和民屯,将中原文化从江西带进牙舟,同时也开始了牙舟陶的生产。 牙舟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境内,属该县的一个镇,牙舟陶器是贵州最早生产的一种土陶。牙舟陶造型古朴、敦厚,线条简洁明快,色调淡雅和谐,具有浓重的出土文物神韵。牙舟陶属自然龟裂的玻璃釉型工艺,主要分为餐具、用具和玩具3大类。牙舟陶在设计上选择蜡染、刺绣、桃花图案,以浮雕的手法体现,夸张而繁琐,很富于装饰性,凡鱼、兽、虫、鸟等玩具,均色彩自然,玲珑剔透。制作过程:1、泥料:牙舟镇陶土资源十分丰富,制陶原来都用“白胶泥”作原料,烧结温度较高(1100℃以上)烧成后陶质呈白色,这种陶泥直接从当地田中挖取;2、成型:传统成型方式、方法有捏塑、印坯和拉坯三种。3、 制釉和上釉:牙舟陶的基础釉有玻璃釉和柴灰釉两种,当地出产一种叫“土子”的铁质富集物,加进柴灰中可制成土釉,土釉呈深褐色,是坛、罐、烟杆斗的主要釉彩。4、烧窑:牙舟陶工艺使用的是阶梯窑,当地称为龙窑和爬坡窑,这种窑由若干孔小窑连结而成,能充分利用能源,燃烧用的是木柴,泥坯放在泥板搭成架子上,泥板架共7层,每层可放10件,不用匣钵,根据釉和泥土质量,将耐火差一点先放进窑子,耐火强的后放(靠近火口),然后密封洞口。
【所属类别】:传统舞蹈
【编辑单位】:非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