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芦笙制作技艺(宜宾市)
2020-03-25 10:22
【项目简介】: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后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扬光大,其前身为竽。可一支独奏,多支合奏。口吹手奏时脚踩拍节起舞,因此芦笙又兼舞蹈道具功能。独奏音调清雅柔和,似抒情小曲,淙淙流水;合奏则高昂激越,加以锣钹声和鸣,回荡空谷,似无数奔马呐喊奔驰,距离二三十丈开外聆听音色尤美。
四川兴文竹资源丰富,目前有竹林面积37.3万亩,芦笙制作所用材料甜苦竹、杉木和野樱桃树等材料随地可取。
芦笙制作技艺历来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较困难,亟待抢救、保护。 2017年,兴文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宜宾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入选时间】:2017年
【申报地区(单位)】:兴文县
【保护单位】兴文县文化馆
【编辑单位】:非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