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川南民居木作技艺(宜宾市)
2020-03-25 10:14
【项目介绍】:
中国民居形式众多,其建筑结构也各有特点,但总体来说,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包括抬梁式构架、穿斗式构架、干阑式构架、井干式构架。
川南民居多以穿斗式构架为主,这种构架在川南也称“立材房子”、“穿架房子”或“穿架结构”。以川南宜宾县横江、双龙一带的房屋为例,当地主要为穿斗式结构,木作技艺精良,现保存的这类房屋大多为清代、民国时所建。
现年七十六岁的郑少文老人,是川南民居木作技艺为数不多的代表人之一。
“我十六岁,1956年小学就毕业,我那老汉就喊我去做木活。然后就到了六四年,六四年成立了工程队,就安排我到工程队去做活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学起走。”
修建川南民居,推、劈、锯、改、打眼是基本功。首先要开丈竿,在这根丈竿上就把楼牵的高度,挑的高度,檐口的高度,穿片的高度,柱的高度以及横梁的长度全部刻在这根竿上,方便下料和打眼不出差错。
第二步是讨签,讨签是指木工在竹篾上画榫头的标记,这是川南民居木作技艺的一道重要工序。此时的竹篾也叫签或签篾。
“修房子最难的就是签篾,因为你要(把榫头和榫眼)斗来,跟他斗起去看不到缝隙,这就是最难的一点。”
签是用硬头黄竹做的,长九寸,宽四分,厚半分,一根木材一根签,一座房子要几百根签。讨签精准与否主要靠木工的墨法。俗话说,“小墨的枋枋,大墨的墨法”,墨法技艺在穿架房子中起核心作用,十分复杂,一般只有本架墨斗(同一个师傅传承技艺的木工)才认得。讨签的字体均为师傅自创,一笔连续写成,看似一个字实际上是几个字合拢在一起的写法,对师傅来说,既节约时间又分辨出每根木料在一座房子中的位置。
“穿架房子的木工是没有图纸的,心头就是图纸,看老板喜欢修五柱吗,七柱,就是这个意思。”
川南地区树木繁多,修建民居可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所建的穿架结构民居防潮、透风、抗风性能好,其穿架结构还具有抗震作用。
穿架房子的修建过程有很多民俗仪式,比方说开山、过门、烧签、祭梁仪式等。祭梁仪式是川南民居修建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仪式之一,主要有两大步骤,一是祭梁,二是上梁。祭梁的梁是房子中堂最大的主梁
“此鸡不是非凡鸡,唐僧西天带来的,鸡有三斤半,捉在手中又好看,此鸡是鲁班弟子点血之鸡
举办仪式时,主家要选好良辰吉日办酒席,亲戚朋友都要来捧场。
【传承人】:郑少文
【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入选时间】:2016年12月
【申报地区(单位)】:宜宾县
【保护单位】宜宾县文化馆
【编辑单位】:非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