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传承人张德泉擅长吹奏竹箫曲。图为2014年9月21日在家中吹奏《做箫筒的竹子哪里来》、《老娘诉苦歌》、《苗族革命歌》、《春天的太阳》等苗族竹萧曲。

  兴文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南,云贵川交界苗族聚居区中部,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有苗族同胞5.12万人。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民族,竹箫和竹箫曲就是他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和传统音乐之一,在这朴质的乐器中,却蕴含了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

  据《明史》、《苗族通史》、民国《古宋县志初稿》等记载,兴文苗族先民是汉晋时期自甘肃三危和湘黔毗邻的武陵区域迁徙而来的。

 与文人骚客吟风弄月的玉箫不同,兴文苗族竹萧起源于苗族围猎活动。据兴文苗族民间传说,这支到达贵州的苗族在深山老林间打猎,为了互相配合行动,他们就发明了木叶和竹箫来传递讯息,并演变为乐器。后来他们继续迁徙到达兴文,由于兴文地处亚热带山区,到处都有制作竹箫的甜苦竹,大自然的馈赠如此慷慨,苗族竹箫和竹箫曲也流传至今。

  2016年,兴文苗族竹萧被列入宜宾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张德泉

【所属类别】:传统音乐

【入选时间】:2016年

【申报地区(单位)】:兴文县

【保护单位】兴文县文化馆

【编辑单位】:非遗网


上一篇:【传统音乐】兴文县民间耍锣(宜宾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南广河船工号子(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