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金沙江船工号子(关河船工号子)(宜宾市)
2020-03-24 16:34
【项目简介】:
金沙江船工号子来源于金沙江船工们的生活,是在古老的木船航运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它集指挥航运劳作、协调航运劳动的一致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是对船工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实实在在干过纤夫的同辈老伙计们都去了,就剩我和我师弟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在我们两人百年后,这金沙江边的声声号子或许就要失传了……”今年75岁的金江号子省级非遗传承人江津乐满怀担忧。
随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机动船渐渐成为长江航运的主力,木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向家坝大型水电站的成功蓄水改变了金沙江湍急而险峻的流域特征,脱离生长环境的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逐渐转化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保存下来。2007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把金沙江船工号子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津乐和师弟甘大林也成为金江号子的传承人。
“现在老一辈还活着的就我和师弟了,要是我们也去了,这个号子可能就真没多少人会了。”随着年纪的增大,江津乐越来越对金江号子的前途感到担忧。据老人介绍,目前,会老一代金沙江号子的船工人数稀少且年事已高,木船航运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年轻人没有拉过船,又缺乏对金沙江号子学习继承的热情,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把金江号子更好地传承下去,2015年,江津乐和徒弟一起在屏山自费成立了“金江号子”传承基地,免费招收学徒,想要将这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现在每周都会有人到我们基地来学习,但还是以五十岁以上的人为主,基本没有年轻人参与。”虽然传承基地的开启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江津乐对没有年轻人愿意参与依然十分困惑。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江津乐开始在当地学校给学生们免费授课,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学生,但目前收效甚微。
【传承人】: 江津乐、甘大林
【所属类别】:传统音乐
【入选时间】:2007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把金沙江船工号子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单位】:非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