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摩梭人成丁礼(凉山彝族自治州)
2020-03-24 12:48
【项目简介】: 成丁礼是传承了上千年的风俗习惯,也是摩梭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之一,摩梭人通过成丁礼及有关活动,吸收氏族成员,对少年进行社会责任、角色教育。
成丁礼是人生通过仪式中最具意义的一种礼仪。在中国古代,一个人是否为家族正式成员,能否参与家族、国家的活动,要看他是否通过了成丁礼,即《礼记.曲礼》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左右出嫁前要行笄礼。
摩梭孩子在十三岁时举行成丁礼,相传,在洪荒年代之后,天神给所有动物赐寿,谁能在天神赐寿之时应声,谁就能得到相应的寿数。赐寿这晚,天神首先喊了一千岁,大雁机灵,应了一声,得到了一千岁;喊到一百岁时,野鸭应了一声,得到了一百岁;喊了六十岁时,狗应了一声;喊到十三岁时,人类始祖才从梦中醒来,应了一声,结果只得到十三岁。由于人所得的寿数太短,人类始祖只好与狗商量调换寿命。经过讨价还价,狗答应了,但提出条件:人不能用脚踢狗,不能用扫帚打狗;大年三十晚上,人吃什么,狗也同样享受,狗死时必须送上一条裤子、一个碗、一碗肉和一团饭。始祖一一答应,这样,人与狗才换了寿数,狗的六十岁换给了人。从此,摩梭人就以成丁礼来作纪念换寿。
摩梭小孩自出生到十三岁,男女都不穿裤子或裙子,一律以一件长衫遮身,长衫外系一腰带,无性别之差,惟有女孩头顶留一条辫子,饰以珠玉。长到十三岁时,通过成丁礼仪式换穿表示性别的服装,提醒少年明白他(她)已经进入成年,有了灵魂,应对家庭、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成丁礼都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主持仪式的人事先由达巴占卜而定。达巴把人的十二属相分为四组:狗、马、虎,牛、蛇、鸡,兔、猪、羊,猴、龙、鼠分别为一组。与小孩同一属相组的成年人才能主持这个仪式,不同属相组的人相克,不能主持。同时,还必须性别相同,即男子主持少男穿裤子仪式,妇女主持少女穿裙子仪式。
仪式开始时,先由达巴(祭司)或喇嘛诵经,祭祀祖先,接着在清脆的法铃声中,少男少女分别站在正房内男、女柱旁的猪膘和装满粮食的口袋上,由主持人脱去其身上的长衫,改装易服。女孩先从右脚穿裙子,男孩先从左脚穿裤子;女孩穿脚边绣花百褶裙,男孩穿宽脚长裤。男女上身都穿红色金边大襟衣,都扎花腰带。男子头戴毡礼帽,女子头戴用“达达线”(一种黑色丝线束)绕成的假发辫,发辫上缠上彩珠串。穿戴完毕后,便跪在达巴、喇嘛面前,由达巴或喇嘛进行抹酥油仪式并念诵祝福经。念完祝福经后由家庭中的女“达布”(家长)向祖先、灶神献食。在向祖先献食时,达巴或喇嘛要呼唤家庭中每个死者的名字,家庭主妇则将所献之食物举过头顶,撒在屋顶上,让乌鸦来吃。接着由主持人引导少男少女依次向经堂、上下火塘神、达巴、喇嘛以及年长者磕头施礼,每个人都要向磕头者念一遍诸如长命百岁、福禄双至之类的颂词,并赏赐礼物,然后全家共进早餐。餐后即开始办酒席,在本村内请客,一来表示庆贺,二来向社会宣布自己家里又添了一个成年人。
举行男孩穿裤子仪式时,村里的成年男子,通常是小孩的舅舅还要让男孩手握一根两米多高的长矛,从正房的屋顶穿越而过。长矛头上要悬挂一面布旗和一把长刀。这种长矛必须以霜雪打过的树木为原料,象征少年不畏风雪严寒,能够战胜敌人。长刀是舅舅授予甥男的,作为终身携带的防身武器。
仪式结束后,母亲要领着少年带上各种食品粑粑和摩梭特产“花花糖”,以及一圈猪膘肉、一斤白酒、新鲜的猪腿或羊腿肉等礼物到母系亲族各位长辈和生父的家中拜年。返回时,接受拜年的家庭要回赠礼物,一般向女孩赠以裙装、首饰、镜子、梳子之类,向男孩赠以裤装及弓箭、长刀、统靴等物品。现在,很多家庭也在改赠钞票了。
举行过成丁礼仪式后,少男少女不仅改装易服,以一个成年人的形象出现在社会上,其居住方式也改变了。在居住习俗上,未成年人与母亲住在一起。成年之后就分开居住,小伙子与其舅父、兄长一同住到“草楼”(男儿房)上;姑娘一进入走婚年龄则搬到“花楼”(女儿房),由母亲为其分配一间专门的闺房,允许其体验神奇浪漫的阿肖走婚生活了。
【传承人】:
扎西甲泽,摩梭人成丁礼的主持者,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男,蒙古族(摩梭人),现年40岁,泸沽湖寺管会主任,蒙古族(摩梭人),12岁时师从苦鲁扎石,其师传谱系为阿甲高佐→苦鲁扎石→扎西甲泽。
妮尔娜珠,女,蒙古族(摩梭人),现年65岁,现住泸沽湖镇木垮村萨古村落,其家传谱系为妮尔甲初→妮尔措木→妮尔娜珠。
【所属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单位)】:盐源县文化局
【入选时间】:2008年8月3日
【编辑单位】:非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