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藏族嘎卓舞(凉山彝族自治州)
2020-03-24 11:19
【项目简介】: 木里藏族“嘎卓”舞又称“锅庄舞”、“歌庄”、“卓”等,俗称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分别有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嘎卓舞具有广泛的民众和社会基础,是藏族聚居区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嘎卓”藏族民间歌舞,亦称“锅庄”。通常分大小两类。藏语称大锅庄内“达尔尕底”。个别地还有中锅庄,称“达示原则”。旧时土司、头人每逢喜庆日子皆由官方组织专门歌舞队或召集所辖村民为其跳大锅庄。民间自办的活动多跳小锅庄,歌舞时,男女众人手拉手围成一圈或两排对应,开始由一个领唱,然后齐唱,边唱边舞。舞蹈有弓腰,转动等动作。
木里嘎卓舞分新旧两种,“落那”(古旧锅庄)“泊卓”(新锅庄)。落那相传在吐蕃祖孙三法王时就流传于木里。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如《莲花生大师诞生》、《建立桑耶寺》、《丰收呀丰收》等。跳这种舞时,只有唱专用的歌词,不能改动,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质朴、庄重的特点。“泊卓”的歌词内容、舞姿都比较灵活,反映生产劳动、歌颂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的歌词比较多。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地方》等。“泊卓”是青年人喜欢的歌舞,青年人通过泊卓歌词配对比喻来表达相互爱慕情意。如檀香树与孔雀配对,松柏与鹦鹉配对,杨柳与布谷鸟、雪山与马鹿、森林与獐子、草原与花、鱼与水配对等。
年轻人喜欢的“泊卓”,舞时一般男女分列,左手搭肩成圆圈,人数不限,顺时针舞动。上身前俯,颤膝幅度较大,踏跺动作较多,脚跟出靴。男子两胯向左右晃动,手随身大摆动,女舞者左臂扶腰或拉手,右臂随动作前后摆动,有顺圈走步,压脚跟、对脚、三步一翻、三踢一勾掖等十多套动作。
嘎卓舞边唱边跳,多为问答对唱比赛。在传统式的对歌比赛中,谁掌握的传统歌词全面,谁就能取胜。在即兴问答比赛时,谁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胜利就属于谁。
【传承人】: 呷土兰布,嘎卓舞省级传承人,男,生于1972年10月,藏族,出生在木里县水洛乡东拉村都鲁组,初中文化,党员。于2007年12月被选为水洛乡东拉村村长,此前一直在家务农,农闲时就会跟当地老艺人们学习木里藏族“嘎卓”舞。“嘎卓”传入木里年代久远,系群体性传承舞蹈,是以自然村落或藏族聚居地而世代相传,不断延续。
【所属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单位)】:木里县文化局
【入选时间】:2008年8月3日
【编辑单位】:非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