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流水席习俗(昌吉回族自治州)
2020-03-23 15:11
1、由于最初是把木制的条盘漂在水渠上使香客便于就餐而得名。
2、流水席,农村在红白喜事时,不像城里人那样到饭店酒楼去包几桌酒席,而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搭起棚子,垒起灶台,请两个乡厨,自己做酒席来宴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在我国西北部的农村,这种习俗从古一直延续到今,无论穷家富户,家家都是如此。吃完一道菜上一道菜,如行云流水,所以称做“流水席”。
当然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一种“流水席”,鸡鸭鱼肉一起上,等一拨客人吃完了,抹嘴走人,换另外一拨人再吃。
流水席是宴席的一种叫法,说起这名称的来历,就得谈起泰宁寺了。
云蒙山东侧泰宁山下,有处寺院,以前叫它静觉寺,是为纪念五代时宰相冯道而修的。后来,清朝在山前建了泰陵。乾隆皇帝来此谒陵,把静觉寺赐名泰宁寺。
泰宁寺邻清西陵,风景秀丽,寺院气派,来此烧香还愿的人很多,几乎风靡全国。每年三月三,届时盛办庙会,山阴道上,人来人往,喧闹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