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18°,阳光和温度造就的不仅是独特的海岛风光,更有丰饶的美味。“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的陵水酸粉,便是其中一道。酸辣甜香,佐料丰富,小小的一碗酸粉,蕴含着陵水人对生活最朴素的情怀,也是在外的陵水人对家的牵挂。

  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世代聚居于陵水的黎族百姓习惯种植大量的糯米,用以食用、酿酒。清末时期,陵水人的祖辈无意中发现,糯米的米浆可以做成米粉,且非常有弹性,不易折断,酿造出的山兰酒酒槽带有酸味,与米粉搅拌后共食,别有一番风味,这就是最原始的陵水酸粉。

  如今,陵水酸粉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婚嫁、搬迁、升学、寿宴,吃多了大鱼大肉,来碗正宗的酸粉解解腻,这才是最简单的生活。

  小小一碗酸粉不仅寄托着乡愁,还随着陵水旅游业的发展,逐渐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2011年,陵水酸粉入选海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在传统节日“三月三”当天,“万人同吃陵水酸粉”活动更是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017年8月,陵水黎族自治县酸粉协会正式成立。


上一篇:【曲艺】新疆曲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曲艺】陵水黎族赛方言长调(陵水黎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