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海南省琼中县开始了对当地非物质文化贵产的普查工作,普查队走访了当地个乡镇10个自然村,最后在上安乡的什况村找到了王忠信、王兴真两位70多岁的咚铃伽传承艺人。同年,“咚铃伽”于2005年入选了第一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咚铃伽是流传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项黎族传统舞瑫。舞瑫的主要内容是:两名分别使用钱铃和双刀的舞者在木臼簸簊之上,按照定招数套路,踩看配乐节奏进行惊险激烈对打,谁将对方逼出簸箕外,便是赢家。

  据资料考证,咚铃伽起源于古代黎族特有的生产组织形式“合亩制”,盛行于清未民初,主要流行于海南省琼中县吊罗、上安、长征一带,是海南省“三月三”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舞蹈表演之一。


上一篇:【传统技艺】椰胡制作技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下一篇:【民俗】苗族“打花脸”习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