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阳戏是贵州傩戏中的一种,以娱人、自娱和纳吉为主,是在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传统戏,祭中有戏,戏中有祭。因此被人们称赞为“戏剧活化石”。

在锣、鼓、镲、钹等乐器的伴奏下,62岁的姚维方带着面具、穿着戏服,熟练地表演着每一个动作,他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黔西阳戏的第七代传承人。姚维方从小就跟其父亲和哥哥姚维云学习阳戏,平时在家干活,有人邀请时就会组织戏团成员去表演唱戏。阳戏已在他们家相传八代了。

阳戏有“上刀山、下油锅、踩火砖”等精彩绝活,人的造型趋于世俗化、地域化、民族化和脸谱化。面具是阳戏的主要标志,有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牛头马面等,原始面具粗犷、质朴嫩拙、风格浑厚、写实性强,极具神秘色彩,造型千姿百态,内涵非常丰富。人物性格分为正神和凶神,常见的角色有杨戬、土行孙,二郎神、法官、破路先锋、马童、水德星、男扮女装幺妹子等,共有“文、武、老、少、男、女”6类。

黔西阳戏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有板有演、有腔有调”的戏曲,表演起来风格独特,富有民族色彩。阳戏有“梅花送子、造盘引戏和封刀过关”等24种仪式,有伏尺、师刀、印章、卦和剑11种表演道具。有锣、鼓、镲和钹等伴奏乐器。有高腔、弹腔和昆腔3种声腔,曲调有四平调、正宫调等,演唱时多是腔和调的结合。姚维方这样介绍。

姚维方说:“现在我带有姚万福、姚万能等10多个徒子徒孙,在贵阳、黔西、金沙、修文等地演出过,演出非常成功,每次表演结束时掌声都要响好一阵子”。太来中学的学生易傲迪说,阳戏唱起来跳起来都很好看,每当其他地方表演阳戏的时候我们都会去看。太来乡吴贵志也说 :“我也喜欢看阳戏,演戏的人带起面具表演加上锣鼓敲起来咚咚咚、咣咣咣的,很有意思,特别好看”。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阳戏虽然好看,但非常难学,作为第七代传承人的姚维方并不摆架子,很关心每一个戏子,有一次他大弟子姚万福生病,不能来学戏,他把为女儿坐月子准备的50多个鸡蛋也拿去给徒弟补身子,姚万福激动得留下热泪。他的徒弟都说,姚老是一个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和非常认真的人,平时教我们唱戏没人愿意化妆,他亲自带妆上阵,每次都因化妆脸上过敏好长时间才能恢复,但他都坚持给我们教学,大家都很愿意跟他学戏,从不偷懒。姚维方的大弟子姚万福说,我跟叔叔学了十多年才学有所成,今后将努力学习,创新编排更多的戏曲作品,到各地去演出,把黔西阳戏宣传出去,流传到全国各地,让大家享受文化的喜悦。


上一篇:【传统戏剧】穿青人雄戏(毕节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荞酥传统制作技艺(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