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酒礼舞》主要流传于威宁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区,是毕节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县境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105公里,总面积6295平方公里,系贵州面积最大的县,县境四周多山谷,中部以平坝为主,最高为海拉乡的平管梁子,最底为云贵桥头,海拔1200米,平均海拔2200米。境内居住着21个民族,3个未定民族,总人口约1400000人,其中汉族占75.23%,少数民族占24.26%,未定民族占0.51%。
  据《西南夷志》载:贵州奔族属笃慕后裔武、乍、糖、恒、布、默六祖中的布、默两系的后代。六祖分支后,布、默二系由云南东川经宣成进入威宁,然后逐渐向贵州西部和广西北部发展,布系发展为播勒、乌撒两大君长宗法体系,威宁彝族为麦遮俄索后畜。奔族的各种生产生活习俗也通过不断的发展演变而传承下来。奔族进入成宁的历史很早,据威宁《民族志》载,至迟在两汉时期。随着奔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不断发展,逐渐创立了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酒礼舞就是奔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舞族婚礼过程中的歌舞演唱形式。由于地理环境和支系的不同,各地酒礼舞的调式、调性、舞蹈表现各有差异,表演者的支系也不相同。板底村奔族酒礼舞由女性表演,俄嘎村奔族(红舞)酒礼舞由女性表演,马街村彝族(青奔)酒礼舞由男性表演。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上一篇:【传统音乐】苗族飞歌(毕节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四桐鼓舞(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