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永东火龙(内江市)
2020-03-21 09:22
“永东火龙”作为内江东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每逢春节或重大节假日期间,精彩的火龙表演都会吸引周边上千人观看。
永东火龙”起源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在四川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但仍战乱不止。战乱期间,距东岳庙(今永兴庙前身,现永兴镇政府所在地)约七八公里的汪家场被烧毁,人们遂将场迁至东岳庙。此庙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经清代多次培修、扩建,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的集市。后人为求永远兴旺,将东岳庙更名为永兴庙。
当时四川人烟稀少,官府遂将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农民迁至四川开垦落户,东兴区也迁来了许多移民。为了便于同乡之间联系、聚会,前来的移民便自筹款项建会馆(庙子),先后在永兴庙修建了“七宫十二殿”。如南华宫(广东会馆)、万寿宫(江西会馆)、禹王宫(湖广会馆)等七宫,此外还修建有川主殿、七星殿、东岳殿、观音殿等。
由于宫殿、庙宇增多,香客不断,为吸引更多的香客前来参拜,各寺庙的住持便联合举办各种庙会。高跷、秧歌、龙灯、狮灯、牛灯、川剧坐唱等各种表演队伍,经常在庙会期间活动。仅龙灯就有火龙、摆龙、小金龙,而最受群众欢迎的当属夜间表演的“火龙”,表演时空中飞溅起熔化后的铁水,惊险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