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是中西部地区首个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备受群众喜爱。扬琴便是岳池曲艺众多成员中的一个。

2007年,岳池扬琴与竹琴、清音同时被列入广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岳池扬琴的传承人之一,74岁的岳池县退休教师吴绍岷,与扬琴为伴五十载,长期活跃在岳池曲艺舞台上,演奏了一曲曲独具魅力的扬琴剧目,让岳池扬琴艺术焕发光彩的同时,致力于岳池扬琴的传承和发展。

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亚述、波斯等古代中东国家,流行着一种扬琴,名叫桑图尔琴。明朝时期,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桑图尔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散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并加入到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场、贵州文琴、四川扬琴、云南扬琴等。此外,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框架使用色木、桦木、榆木或其他质地较硬的木材制作,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扬琴教育家王沂甫总结出弹、轮、颤、滑、点、拔、揉、勾的扬琴八法,影响至今。扬琴音色明亮清脆、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上一篇:【民俗】赶苗场(遵义市)

下一篇:【曲艺】岳池清音(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