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童舞》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童舞在四川华蓥山区的民俗舞蹈已流传1200多年它是由两个男童捧着香盘、宝灯左右飘舞,有节有序,有板有眼随佛教信徒组织的架香一道边走边舞去华蓥山宝鼎朝山拜佛

《云童舞》,基本元素出于最早居住于广安的先民——濮人。他们依水而居,过着渔猎、农耕的原始生活。公元前11世纪,巴人西迁川东,征服了濮人,建立了最终以江州(重庆)为都城的巴国。随后,生性剽悍、勇敢善战的濮人,则以板楯蛮的姿态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汉高祖刘邦征战三秦,板楯蛮戴面具,以歌舞凌人被谓之曰巴渝舞。随着历史的进程,以老子李聃为首的道教文化盛行,板楯蛮顺应历史潮流在奉行道教文化的同时,仍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独特祭祀方式。接着佛教传入中国,唐太宗崇尚佛教文化,宕渠濮人----板楯蛮后裔崇尚的河神文化也逐渐向佛教文化和山神文化转型,待明代中叶,以宕渠濮人为基本元素的《云童舞》基本形成,而淳美、古朴、气势磅礴、喜庆乐观的风格,仍深深植根于《云童舞》的内涵中。

300多年前,广安华蓥山区一带寺庙林立,道、佛教文化交相辉映,朝拜神佛钟馨震天,香火不断,朝拜的人们络绎不绝。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十九都要举办庙会。沿华蓥山一带的场镇农村,每逢庙会期间,都有会首组织善男信女到华蓥山众多的寺庙去朝香拜佛、跳云童,他们逢庙拜庙、逢寺拜寺,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好年景。

 


上一篇:【民间音乐】嘉陵江船工号子(广安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海龙薅秧歌(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