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大通鹊江龙舟赛(铜陵市)
2020-03-18 10:44
大通鹊江龙舟赛由来已久,由最早抛棕入江悼念屈原,变为水上运动项目,唐张建村作《竞渡歌》,明嘉庆年间铜陵县知县李士元作《观竞渡》。这两首诗均赞颂龙舟赛。往日,大通龙舟赛本地互赛,且有铜陵城关、邻县贵池、青阳等地参赛。
大通龙舟分青、赤、乌、白、黄等颜色。均制龙头、龙尾,青者为青龙、乌着为乌龙,各龙的中轮或船艄均竖有龙旗。个别的不加装饰,简称“赤膜龙”。随龙舟赛的发展,后又发展有彩船、赛船、有舵公、锣鼓和众挠手(随船身长短设人数)。比赛时,均有节奏地鸣锣击鼓,激励助兴竞渡。岸上还有观众喝彩助威。彩船主要伴助赛船而设,相当风趣,亦很吸引观众。
解放前,每年端午节,大通龙舟赛均系民众自发组织竞渡,主要是渔民、农民,属自发性。由于竞渡有趣,能招揽几十里内的上万或几万观众,活跃商业市场,于是商界乐于捐助,挂红助兴,后又发展扎制彩船添趣。
大通鹊江龙舟赛,同大通经济一样,有过几起几落。1927年因欢庆北伐胜利,本镇龙舟赛被推向高潮,其时有跨地区参赛龙舟十七条之多。1955年端午节,安庆地区在大通举办龙舟赛开有十一个县市参加。六十年代后期,龙舟活动斥为“复古幽灵”,故停顿十余年。1984年,安徽省首届龙舟赛,安排在大通举行,第一次组织女子参赛,其声势浩大,规模空前,观众达十万左右,副省长杨纪珂等省、市、县领导亲临大会,将大通龙舟推向了新阶段。随后正式成立了“铜陵市龙舟协会”。1985—1988年,在市县支持下,大通又连续四年举办了跨地市或跨市县龙舟赛,1985年、1987年、1988年省委曾委托铜陵市、县,以大通女子组成女子龙舟赛代表队,代表安徽参加全国比赛,并逐渐进了前六名。2000年、2002年大通龙舟赛又连续举办了二次,反应热烈,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