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失蜡法(铜陵市)
2020-03-18 10:32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有两种:块范法和失蜡法。原始失蜡法的前身——焚失法的起源很早,铜陵出土的春秋时期铸造的青铜 之绳耳,就是焚失法的代表作。
失蜡法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流程:制芯—蜡模制作—制型、出蜡和焙烧—熔化、浇注与铸件加工。它是用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制成待铸器物的蜡模,在蜡模表面敷以配置好的泥料或用细泥浆浇淋形成泥壳,再在泥壳表面涂上耐火材料,焙烧后即成铸型,然后加热烘烤使蜡模熔化流出,形成型腔,再向腔内浇注铜液,凝固后即可得铸件。
作为在青铜铸造史上独树一帜的失蜡法,工艺精湛而独特。由于蜡料具有可塑性好的特点,可以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在蜡条的表面雕塑纹饰也相当方便。因而,一些外形复杂、特殊的器物难以采用块范铸造时,可采用失蜡法铸造,例如,呈缠绕状的足、纽、镂空的三维立体花纹等。历史上失蜡法广泛应用铸造鼎、彝、印玺、乐钟和佛像,深受人们喜爱。失蜡法影响非常广泛,在现代轶型喂熔模精密铸造,被广泛用于制造业。
作为在青铜铸造史上独树一帜的失蜡法,工艺精湛而独特。由于蜡料具有可塑性好的特点,可以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在蜡条的表面雕塑纹饰也相当方便。因而,一些外形复杂、特殊的器物难以采用块范铸造时,可采用失蜡法铸造,例如,呈缠绕状的足、纽、镂空的三维立体花纹等。历史上失蜡法广泛应用铸造鼎、彝、印玺、乐钟和佛像,深受人们喜爱。失蜡法影响非常广泛,在现代轶型喂熔模精密铸造,被广泛用于制造业。